“要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的殷殷囑托。
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離不開強大金融機構的支撐,離不開包含證券公司在內的中介機構發揮好關鍵把關人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證券行業緊緊圍繞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這一重大使命,擔當作為,強筋健骨,積極探索從傳統通道服務商向現代投資銀行、從傳統交易平臺提供商向現代財富管理機構的轉型之路。 當下,全球百年變局加速演變,給各大經濟體帶來新的挑戰,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奮進新征程,中國證券業緊扣新時代金融核心任務,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四個敬畏”,努力實現行業與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同頻共振。 規范發展做大做強 如果說2004年“綜合治理”是奠定中國證券行業由亂到治、規范發展的基石,那么,2014年,監管層大力鼓勵證券公司IPO上市、加速補充資本金,對行業加快發展、提升質量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一年秋天,中國證監會鼓勵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IPO上市,取消額外審慎性要求,并簡化有關程序,全行業為之振奮。此次“松綁”意味著證券公司在IPO時能享受與其他行業一樣的平等待遇。 證券公司上市潮由此開啟。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1年期間,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證券公司共有22家,占到所有A股上市證券公司數量的54%。 監管層鼓勵證券公司盡可能采取一切可行手段加速補充資本金,為券商后來發展及成長起到關鍵作用,提升了行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拓展了業務的廣度和深度。十年來,國內證券公司多渠道密集“補充彈藥”,收益憑證發行量大增,發債規模持續井噴…… 東方證券董事長金文忠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補充對于證券公司擴大業務規模,提升競爭實力,具有重要意義,奠定了未來多年的發展基礎。 如果說補充資本金、提高內生增長動能,為券商做大做強提供了充足的“糧草”,那么,并購重組則加速了行業洗牌和版圖重構。 過去十年,證券行業頭部效應逐步增強,加上“扶優限劣”的監管政策引導,中國證券業掀起一波并購潮。2015年,申銀萬國與宏源證券合并,成為中國證券史上規模最大的券業并購案;2017年,中金公司收購中投證券。期間,還有多家券商已完成或正在醞釀并購重組。 十年來,中國證券業體量邁上新臺階。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證券業總資產規模達到10.59萬億元,十年間增長了近6倍;凈資本去年邁入2萬億大關,增加三倍多;2021年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超5000億元,增長近3倍,凈利潤超過1900億元,增長近4倍。 中信證券成為行業首家總資產過萬億的券商。這家注冊地放在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的券商,利用資本市場不斷提升自身資本實力。以股權融資為例,公司近十年通過A股融資逾百億,配股募資逾200億。2011年,中信證券實現H股上市,成為中國首家“A+H”股上市的證券公司,IPO募資超過百億港元,4年后H股定增270億港元。 同時,中信證券通過不斷并購重組將業務觸角延伸至更廣闊領域。繼2010年前收購萬通證券、金通證券、華夏基金后,中信證券2013年完成對里昂證券的收購,快速推進國際化戰略;2018年發起收購廣州證券,打開華南空間。 2021年末,中信證券總資產首次跨過萬億門檻,達到1.28萬億元;凈利潤率先突破200億元,成為國內實力最強、有能力與全球海外大行同臺競技的行業翹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類似中信證券這樣的大型券商,一些區域中小券商也在向現代投資銀行目標邁進,比如財通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萬聯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等,已全部從單一牌照的證券公司脫胎換骨成為在細分領域頗有競爭力的全牌照券商。 經過多年努力,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已取得良好開端。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表示,證券行業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專業化發展道路,在“特色、強項、專長、精品”方面多下功夫。只有突出專業能力、專業特色、專業優勢,注重培養具備專業主義精神的人才隊伍,才能行穩致遠,逐步積累聲譽資本,贏得客戶和社會信任,為高質量發展拓展更廣闊的空間。 推動直接融資 證券公司不僅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者,更是上市公司直接融資過程中的關鍵把關人。邁向新征程,證券業更需肩負起新責任新使命,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Wind數據顯示,近十年來,證券公司股權、債券承銷規模(境內部分)分別由2011年的7145億元、2.6萬億元增至2021年的1.8萬億元、18.9萬億元。十年間累計幫助各類企業完成股權融資超14萬億元、債券融資近105萬億元。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等各類發展戰略,證券公司2021年為科技創新企業實現股權融資6262億元。 2022年8月11日,首例北交所轉創業板公司泰祥股份在深市掛牌上市,邁出了發展壯大的新步子。2015年,位于湖北十堰的泰祥股份掛牌新三板,2020年進入精選層,2021年平移北交所,2022年“進軍”創業板。如今,泰祥股份已是汽車零部件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謀發展,背后一路陪跑的就是證券公司。 除了把企業送上市,上市以后,還要送一程。企業上市后碰到新的問題,證券公司要隨時做好紓困解難服務,為企業化解“痛點”。比如,2018年,為紓解民營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問題,證券公司普遍設立紓困資管計劃,在資產端、債權端和股權端等為民企提供融資支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大了企業的經營壓力。為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加快恢復發展,證券公司再次挺身而出,加快推進紓困基金投資進度,協助企業發行紓困專項債、疫情防控債等,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增強了實體經濟的韌性。 當前,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加速,盤活存量資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證券公司通過開拓ABS業務,為實體經濟引入新的活水。Wind數據顯示,過去十年,滬深交易所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累計達到6.64萬億元。 把握時代脈搏,引領重大行業改革,證券公司持續貢獻力量。比如2015年南北車重組為中國中車, 2018年萬華化學吸收合并萬華化工,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內企業在中東歐地區的最大規模跨境并購項目,處處都有證券公司的身影。 守護居民財富 除了為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證券公司也是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承載著千萬家庭的理財需求,努力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踐行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的統一。 國泰君安董事長賀青接受采訪時表示,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更多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品”,是助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和實現共同富裕的責任擔當。 兼具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身份的證券公司,過去十年持續推動刀刃向內的自我變革。一方面資產管理板塊改變傳統通道的業務依賴,增加凈值化產品供給;另一方面證券經紀業務擺脫證券交易傭金束縛,由收取手續費向為居民提供增值服務轉變。 作為金融產品設計的上游,券商資產管理行業緊跟監管部門的政策導向,主動迎接變革,根據客戶的需求創設出既有市場、又符合監管要求的金融產品。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6月末,證券行業以主動管理為代表的集合資管計劃存續規模已經達到7.35萬億元,相比2013年的3569億元存續規模,大幅增長近20倍。 東方紅資產管理公司堅持提升主動管理核心競爭力,成為證券資管行業中主動管理的標桿。2013年該公司獲得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2014年末受托資產管理規模為350億元,2021年受托規模已超過3600億元。其成功經驗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持續走以基本面研究為基礎的價值投資之路”。用該公司一名創始人的話來說,就是不懼怕周期,對自我有清晰的認知,圍繞“客戶利益至上”的理念,始終堅持在正確的道路上做正確的事情。 作為銷售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下游,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在過去十年中主動突破傳統的同質化通道,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真正開始站在客戶需求和利益角度提供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8年起,券商基金產品代銷業務迅猛崛起,至2021年底券商代理銷售金融產品凈收入突破200億元大關。目前,我國基金投資者賬戶數量超過7.2億,相比十年前的4000萬已然壯大了不止一個量級;全市場公募基金總數量過萬只,總規模約27萬億元。 中國證券業正邁入財富管理轉型關鍵期。銀河證券、國聯證券等7家證券公司成為首批基金投顧業務試點,標志著證券行業正從以產品銷售為導向的賣方投顧模式向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買方投顧模式轉變。 “以前我們薦股,容易沒朋友,一是因為提傭,二是因為市場環境變動大,我們對股票不易看得準。自從轉向買方思維,我們可以通過推薦組合方案,盡量幫助客戶抵擋周期,真正站在客戶角度考慮。這是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是我們內心非常認可的模式。”深圳一家大型券商某營業部總經理表示。 換言之,買方投顧讓證券行業在經紀業務領域中進一步將企業利益和投資者利益進行擬合,讓券商有了更直接有效的路徑來幫助投資者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財富管理業務模式的轉變,在獲得更多投資者的同時,也帶動著從業者結構甚至券商業務模式的改變。2021年末,投資者數量已躍升至近2億人;我國居民金融資產中股票、基金等風險資產的占比,也由2011年的11%增至2019年的19%。與此對應,中國證券業投資顧問人員數量突破7萬人大關,專業的投顧人員以及成體系的投研能力,已經成為券商財富管理的核心優勢。 另一方面,以傭金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證券經紀人數量持續下滑,如今跌破5萬人。曾經以證券經紀人規模著稱的大型券商——國信證券,2021年全公司證券經紀人數量清零,標志著證券行業經紀人黃金時代已落幕。 承擔社會責任 “國之大者”,心系“民之小處”。除了服務企業等實體經濟、充當居民財富的忠實守護者,為社會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也是證券公司履行金融報國使命的應有之義。 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安青松曾公開表示,“在高質量發展中服務國家戰略,是行業機構成長進步的必由之路,也是行業機構理應擔當的社會責任。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推動者與受益者,證券行業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推動社會減貧,是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據了解,自中國證券業協會2016年發起“一司一縣”結對幫扶倡議以來,證券行業踴躍助力鄉村振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有61家證券公司參與鄉村振興公益行動計劃,該計劃承諾投入金額3.4億元,結對幫扶脫貧縣數量323個,中國證券行業公益性支出9.1億元。 2017年,內蒙古莫旗特色農產品菇娘果被證券公司視為產業扶貧的重點,如今不僅產業發展欣欣向榮,當地農民生活也借此得到了極大改善。對口券商在當地發力推動產業鏈標準化建設,引入互聯網銷售渠道,同時重塑品牌,以達到扶貧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隨著菇娘果的名氣大增,當地低保戶的就業解決了,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現如今貧困戶也都摘掉了“窮帽子”。 近年來,證券公司還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助力鄉村振興,承銷發行鄉村振興/扶貧債券的規模達到180億元,服務涉農企業債券融資規模為431億元。證券業服務脫貧縣企業IPO10家,融資70.45億元;服務脫貧縣企在新三板掛牌6家,通過股票增發、債券融資等其他方式服務脫貧縣企業直接融資609.07億元。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證券公司還積極發力綠色金融,助力產業技術升級、區域經濟綠色轉型。數據顯示,2021年證券業承銷發行綠色公司債券(含ABS)金額1376億元,同比增長52%。 天風證券總裁王琳晶表示,“證券公司作為金融機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引導社會資源流向,從綠色投資、綠色融資兩個方向來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過去十年,中國證券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通過綜合金融服務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搭建中外企業與境內外資本市場合作橋梁,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