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年以來,長期以來表現沉悶的銀行板塊多日逆勢上漲,受到市場密切關注。在經歷起起伏伏的2021年之后,一直處于估值洼地的銀行股投資價值再次顯現。
這種樂觀情緒可從資金流向中看出端倪。開年股市第一周,北向資金凈流入A股銀行板塊達39.6億元,居于31個行業首位。銀行指數也以2.9%漲幅排名A股各行業第四位。類似的是,H股銀行板塊的漲幅也居于第四。另外,由于銀行板塊具備一定防守屬性,1月部分公募資金也在加倉銀行股。
未來一段時間,寬松預期、良好基本面和低估值三大主要因素,有望驅動銀行板塊維持樂觀表現。
寬松的宏觀政策或是催化銀行股上漲重要前提。去年12月,央行連續降準降息,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旨在維護更加寬裕的流動性環境。“穩字當頭”的政策基調下,社融增速延續穩步回升的市場預期十分清晰,在地產、基建、綠色和普惠小微等信貸需求推動下,銀行的經營環境有望繼續得到改善。
首批A股銀行業績快報的優異表現,更是給銀行板塊打了一針“強心劑”。連日來,成都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等陸續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多家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超20%,其中江蘇銀行、興業銀行凈利更是分別同比增長30.7%和24%。
從資產端看,此前因房地產風險而受到市場擔憂的涉房貸款資產質量壓力,已隨著地產合理性融資需求逐步恢復而得到緩釋。銀保監會近日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89%,較年初下降0.04個百分點。實際上,近幾年上市銀行對不良貸款進行了大規模的確認和處置,使其資產質量的潛在風險降低,撥備也更加充足。可以說,銀行資產質量壓力最大的時候已經過去。
目前來看,在近期波動較大的市場環境下,具備防守性質的“白菜價”的銀行股,已成為資金流入的重要板塊之一。這不僅因為銀行股長期處于估值洼地,一定程度上還與銀行股“春季行情”的市場慣性有所關聯,復盤近十年銀行股表現,多數年份在一季度走勢較好。
從長期持有角度看,由于銀行股分紅和股息率穩定,近期,市場上討論“存銀行不如當股東”的聲音也越來越多。銀行股能否“否極泰來”?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