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玉米、黃大豆1號、豆油、雞蛋、乙二醇品種非標倉單業務啟動。至此,大商所非標倉單業務品種達到9個,累計有64家期貨交割倉庫可以為市場提供非標倉單的登記注冊服務。同日,場外平臺倉單質押系統也正式上線運營。
隨著非標倉單、場外期權、生豬提貨單等業務先后落地,加上較早前上線的商品互換、基差交易、標準倉單業務共同構成類別完整的場外產品工具箱,大商所已覆蓋21個上市期貨品種。場外產品工具箱的日益完備,正在給大商所場外業務加油助力。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大商所場外業務成交總規模超過580億元,同比增長近4倍。
初步搭建生態圈體系
大商所副總經理王玉飛表示,目前大商所“一圈兩中心”建設格局基本形成,場外交易工具和交易層次更加豐富。從生態圈建設看,以192家場外會員為核心、518家產業鏈企業為支撐的生態圈體系得以初步搭建。
從價格信息中心建設看,大商所場外業務通過與多家現貨平臺開展價格信息合作,推動場外市場充分發揮價格信號作用;同時,大商所創新研發頭寸轉換機制,加速推進落實一碼通辦的賬戶管理和結算業務,構建場內外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2020年12月,大商所戰略性啟動了“一圈兩中心”建設,圍繞場外會員上線了非標倉單業務,依托現有期貨品種交割倉庫,為場外會員提供鐵礦石、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4個品種的非標倉單登記管理、掛牌交易和資金結算服務。
一年以來,隨著“一圈兩中心”建設的持續深入,大商所在農產品、能源化工、鋼鐵原燃料等產業板塊已經組建起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為補充、向上下游輻射的市場參與者生態,已有192家相關產業企業參與成為場外會員。
良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傳輝表示,該公司作為大商所玉米等品種的場內期貨交割庫,一年來積極參與大商所場外市場建設,已在場外平臺開展了玉米、大豆基差交易和區塊鏈平臺非標倉單質押融資試點。大商所此次新增玉米、豆一等品種非標倉單交易,將深化推動傳統貿易和場外業務融合,為企業開展倉單交易和獲得倉單融資提供便利。
場外倉單質押系統上線
值得關注的是,大商所除了新增5個非標倉單業務品種,還正式上線運營場外平臺倉單質押系統。這是深化“一圈兩中心”建設、強化銀期合作、整合金融資源共建場外市場的重要舉措,受到了市場各方的廣泛關注。
“大商所上線場外平臺倉單質押系統,將拓展場外業務應用場景,進一步為倉單增信賦能,既為銀行等信貸機構開展倉單融資業務提供高效、安全的倉單質押和處置平臺,也為產業鏈實體企業開展倉單融資、提升經營效率創造便利條件,為促進產融結合提供了有力抓手。”王玉飛表示。
據悉,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等均積極參與場外平臺倉單質押系統的建設。相關銀行負責人表示,市場熱盼的場外平臺倉單質押系統如今完成研發和上線,為倉單質押融資提供登記服務,通過科技賦能打通違約倉單線上處置變現的渠道,解決了銀行的后顧之憂。“未來,我們將以點帶面,面向全國的大商所倉單客戶提供便捷的線上融資服務,為保障產業鏈與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經濟循環發揮應有作用。”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