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多城傳來房貸松綁的消息。其中,北京、上海等熱點城市的房貸放款明顯提速;廣州部分國有大行還在加快放款的同時,調降了房貸利率,促使該城樓市出現年末“翹尾”行情。
這是源于監管部門多次釋放利好信號,對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進行快速“糾偏”。
2020年以來,“三道紅線”、銀行房貸集中度“分檔劃線”等一系列“組合拳”重重落下,房地產行業進入寒冬。部分龍頭企業深陷債務危機,還有一些房企資金鏈也岌岌可危。
事實上,此輪房地產行業調控的力度之大、決心之強均可謂“前所未有”。一系列調控政策的背后是監管部門未雨綢繆,旨在著手消解潛在的行業危機。監管部門也在下半年迅速反應,自去年10月起多次發聲引導金融機構滿足房企和個人購房者的合理信貸需求。比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2021年第三、四季度例會上兩次表示要“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去年12月3日,銀保監會再次強調,現階段要重點滿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
不過,這并不意味房地產行業已然轉暖,也不意味著調控政策已正式轉向。當前的政策調整的主要目的不在向樓市“供暖”,而在“糾偏”,例如保護一些在嚴控政策下被“誤傷”的住房剛需。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
可以預見,政策糾偏之后,2022年個人消費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將較去年得到更好的滿足。但對于大部分房企來說,日子或許仍不會好過。“房住不炒”政策不變的基調下,房地產投機行為仍將被打壓,真實的購房需求又受制于人口增速放緩、老齡化趨勢加快等因素,房地產銷售或難恢復往日盛景,房企分化與出清有可能將進一步加劇。
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和全球經濟的復雜格局,如何平衡好經濟增長與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毫無疑問是一道世界級難題。但只有堅持“房住不炒”,促進經濟結構轉向高質量發展,才能真正化解金融風險。此番多地房貸松綁的消息,反映的是政策糾偏的落地之速,市場也在健康的房地產政策下,體現出了足夠的韌性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