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盡管面臨原材料價格高企、供應鏈趨緊等沖擊,新能源汽車仍然實現了逆勢增長,市場滲透不斷提升。而在市場滲透率不斷攀升的過程中,行業內部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淘汰賽應聲打響。
最明顯的變化在于:原本備受資本熱捧的造車新勢力,股價紛紛走低,各個企業也在急速的架構調整中。另一方面,造車新勢力月度銷量波動開始變得劇烈,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之間的角逐進一步激烈。
日前,威馬發布內部信稱,為應對資金壓力,將通過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包括M4及以上級別管理者主動降薪,發放50%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基本工資,取消年終獎等獎金、暫停發放購車補貼等。
作為曾經的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威馬汽車到底怎么了?近期,圍繞市場上關注和爭議的話題,威馬創始人、CEO沈暉逐一回應。
沈暉表示,現在整個行業需要回歸商業本質,實踐證明,以虧損換銷量這條路行不通。因此,威馬在追求一種“健康”的交付。同時,為應對資本寒冬、供應鏈壓力等不利因素,公司及時做出戰略調整,包括主動節流等,核心也是為了將企業的價值鏈理順,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主動戰略性收縮
今年以來,威馬汽車的銷量出現波動,不再呈現以往的線性增長,再疊加屢次傳出降薪等風波,使得業內對于威馬的經營現狀產生質疑。
針對上述情況,沈暉回應稱,今年資本市場遇冷,疊加疫情、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短缺等不利因素,市場環境非常嚴峻。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慣用的“以虧損沖銷量”的模式逐漸失效,靠持續燒錢的形式維持企業經營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導致部分企業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相應的股價和估值也跌得更多。
“現在的銷量排行榜就是虧損排行榜,資本市場也是不認可這種打法的。”沈暉表示,在意識到這種潛在風險后,威馬汽車早在6、7月份就開始做戰略性收縮,不再刻意追求銷量數據,而是更在意“健康”的交付量,注重用戶體驗、產品品質、高級輔助駕駛等方面的能力,把產品的安全性做好、把從停車到充電的完整價值鏈理順。
沈暉呼吁,從行業的交付來看,新能源汽車企業一定不能再靠燒錢來追求銷量,長此以往,對產業發展不利。
據悉,基于對大環境的判斷,威馬汽車在董事會、股東會的支持下,主動做了組織結構的優化。
“包括裁員、降薪這些動作,對部分員工們無疑是‘陣痛’,但我們希望公司通過這些動作提醒所有管理層和員工,運營一家企業,最后還是要以效率、競爭力來發展,而不是通過不斷融資來做。”沈暉表示,公司的股東和董事也很認同,因為這樣會將成本控制得更好,更利于可持續發展。
“12億年薪是誤讀”
今年在威馬沖刺港股階段,有市場消息傳出身為威馬汽車CEO的沈暉個人年薪高達12億元。該消息瞬間上了熱搜,引起熱議。
對于此事,沈暉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進行了回應。他表示,香港的薪酬和內地的年薪是兩個概念,12億元是股權激勵,是非現金性質,不會產生實際的現金支付。
“如果威馬創業失敗,這個數字就是0,如果創業很成功,這個數字甚至會超過12億元。招股書也清晰披露了,我的實際年薪是201萬元,和行業平均水平差不多?!鄙驎熣J為,“12億”這個數字是過去5年公司估值不斷提升帶來的結果。股權激勵是大多數科技創業型公司的主流選擇,比如小米雷軍的股權激勵有99億元,實際也沒有進口袋;特斯拉CEO馬斯克的“未來十年薪酬方案”,根據這一方案,馬斯克依靠股權激勵增加的財富超過700億美元。單純討論股權激勵的“價值”沒有意義,還是要看到股權激勵體系是否能夠激發團隊帶領企業長期持續穩定發展。
在澄清事件始末后,沈暉還特別表示,如果有幸能拿到12億元股權激勵,他會更多投入公益項目,以及成立研發基金等。
“錢對于管理層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沈暉告訴記者,在他的構想中,這筆股權激勵還可以用來成立“共同富裕基金”,將科技普惠的理念發揮到極致。
在他看來,威馬創立的意義就是要讓消費都能負擔得起十幾萬左右相對不錯的車,并通過良好的服務解決用戶用車的痛點,這些是威馬追求的理念和目標。
力爭成為“關鍵拼圖”
作為新造車勢力的頭部企業,威馬的誕生自然也離不開政府方面的支持。據悉,自成立以來,威馬一直是上海國資系統支持的重點民營企業。
“包括D輪融資階段,上海國資系統也給了我們很多支持。”沈暉透露,上海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打造產業規模最大、生態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汽車產業集群,從這個角度來看,上海和威馬是相互需要的,威馬是力爭成為上海打造智能汽車城的一塊關鍵拼圖。
近日,上海市政府剛剛發布了《上海市推進高端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這將為威馬汽車的發展帶來更加可期的機遇。
沈暉坦言,“我們剛創業,相對做得還不夠好。但我們致力于成為上海打造智能汽車城的一塊關鍵拼圖。同時,在創立威馬之初,我并沒有想過用過多的標簽來標榜公司的產品,我們就是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推動中國智能制造走向世界最前列?!?/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