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黄色小说_久久爱91_免费的黄色影片_免费下载黄色app

首頁 > 名家 > 內容
正圓投資廖茂林:金融教科書上的方法不實用 后市看好這些行業
2022-08-24 17:41:33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今年市場走勢跌宕起伏,不少資產管理也經歷了較大的波動,作為今年最有話題討論度的私募,正圓投資廖茂林無疑最受到投資者的關注。今年上半年,他旗下管理產品一度回撤近50%,在三個月后卻再創凈值新高,究竟發生了什么?后市他又看好什么機會,本期時報會客廳對話了正圓投資總經理廖茂林,以下為部分對話內容。

6年近50倍的收益

近乎于妖魔化的業績是怎么來的?

證券時報記者:很多人會覺得你們的業績很神奇,比如6年近50倍的收益,比如總是能把握住每個階段的熱門賽道,比如今年一度回撤50%,三個月后又創下凈值新高……你們是怎么做到的?

廖茂林:我們的業績有時候被妖魔化了,大多數人聽到我們6年50倍的收益都覺得不可能,但是我們2016年成立的一只產品真實的業績就是這樣。但這里其實是需要一直紅利再投資,算上復利才會有的收益,如果把分紅拿回去,累計的收益其實只有十幾倍。

看收益率就知道我們的風格偏高波動。高收益的背后,也會出現很大的回撤,2018年我們最大的回撤是45%,今年上半年我們經歷的最大的回撤是49.5%。

總數50倍的收益聽上去不可思議,但實際上攤到每一年也沒有那么難,我們2016年收益只有20%多,2017年掙了一倍多,2018年大概虧了13%,2019、2020、2021年各自掙了一倍多,而今年我們大概也就掙了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二十,這么看,這個業績其實也是屬于正常可理解的范圍。

在這樣的好業績背后,是一個高倉位的策略。我個人對大盤的指數是不做擇時擇機的,所以我管理的產品一直會保持比較穩定的倉位,不會對倉位進行擇時擇機和追漲殺跌的操作,有的產品一開始我就定義為它是一個激進的產品,加上早期的資金都是自己和朋友的,大家都能承受高風險,所以我不但滿倉,還會用上兩融,增加產品的進攻性。

但是除了倉位激進外,我在其他方面的策略是很慫很保守的。要駕馭一個這么高倉位的產品,如果投資策略上也很激進,倉位激進+策略激進,這樣的產品肯定走不遠。我之所以敢這么高倉位,是因為我在選擇標的的時候非常注重安全邊際,很少買高位有泡沫的標的,我是左側交易,買在無人問津時,買在估值便宜時,或者是買在公司充滿了爭議時,我要看到未來公司發展的確定性才會介入;這樣的話,就算我看錯了一個公司,或者基本面不達我的預期,承受的損失也不大,甚至有時候也還能掙點錢。

當股票在無人問津時,股價的波動也會比較低,買入后經常要經過長時間的等待,這個等待的過程是會把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的,但在效率降低的同時給我提供了一個比較高的安全邊際。所以我雖然是給了一個很激進的倉位,但是整體策略還是比較中庸的。

至于今年的大幅回撤,當時市場大部分的股票都跌了很多,我的倉位又重,不但滿倉,還有部分兩融,所以當時確實是經歷了大幅回撤,但我感覺還好,因為我不會對倉位進行擇時擇機,所以跌到4月26號最低點的時候我沒有砍倉,只做了一個小決定。因為當時我主要持有的是光伏和消費電子,由于消費電子受到了疫情的擾動,我覺得消費電子短期半年報會有壓力,所以就把部分倉位挪到了光伏里,因為光伏在疫情中受到的擾動較小。就做了這么一個很簡單的調倉,其他啥也沒干,它就自己漲回去了。而在外人看來,你一下子跌了49%,一下子又漲回去了,很熱鬧,但事實上我在里面躺著,并沒有什么大的動作。

證券時報記者:為什么您總是能在相對低點把握住熱門賽道,另外過去這些年你的收益主要來源于哪些方向?

廖茂林:旁人總覺得我能抓住熱點,坦率說可能是湊巧,又或者說這跟我的策略是匹配的。因為我是不愿意買右側的,只買左側,也就是說我買的行業基本上是在左側。只是確實當我買進去后,由于行業自己的努力,兌現了業績,它成為了賽道。這不是我的努力,是行業的努力。

另外,關于行業輪動的操作這塊,其實也跟我的整體策略有關,因為我通常是買在一個左側價格很低的位置,也就是說我要等比較長的時間,它的基本面才能兌現,那么我等的時間和我能獲利的空間一定要匹配,所以如果我買一家公司我一定要確定它未來一年大概率能有一倍以上的盈利空間我才會下手,我要的是股價的張力。你會發現過去幾年我們主要的盈利來源主要是一些周期股或成長股,因為只有這類公司才能給我提供一年內基本面的一個極致變化,或者是超強的預期差,由此才能帶來股價巨大的上漲彈性。

正因為我喜歡買這種高彈性的標的,而它們的預期差兌現時,股價上漲空間較大,之后會吸引到市場的關注,自然慢慢形成一個賽道。

證券時報記者:聽上去很簡單,做起來很難。您怎么確定這個無人問津的板塊未來一年能彈性空間巨大,能不能具體一點,這樣的板塊通常會有怎樣的信號?能給普通投資者在把握熱門板塊時帶來一些建議?

廖茂林:買在無人問津時是我的交易策略,而在尋找機會時,還是通過與其他機構一樣的基本面的研究方法,尋找公司在未來一年有沒有比較大的質變點。比如公司未來一年是否會出現大的業績拐點,像周期股就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機會,比如現在我的行業供過于求,景氣低迷,全面虧損,但由于未來可能出現供給收縮,或需求放大,導致產品供不應求,產品漲價,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我們去尋找的就是這樣的機會。當發現這樣的機會后,我們再折回來,看有沒有公司還沒有被發掘到、關注到,然后我們再去布局。要做到這一點,還是要有獨立研究的能力,一定不是通過公開報告找的機會,要在行業里真正沉下來去研究,才能第一時間獲取行業的拐點和變化。 

金融教科書上的方法不實用

市場的定價并不完全掌握在機構手里

證券時報記者:其實大家都是在找產業支持的方向,找行業景氣度向上的基本面不錯的公司,但即便用和您同樣的方法,也不一定找出來的公司就能短期見到拐點,所以您還有什么和別人不太一樣的方法嗎?

廖茂林:可能就是一種經驗,每個人在資本市場的經歷不一樣,你回頭去看我現在和過往看好的機會,我都會在與投資者公開交流時提前預告,包括我未來看好的機會我也是預告過的,比如2019年預告新能源的機會。我相信和我看到同樣機會的人很多,但是怎么把機會變成實實在在的收益?這個就得通過交易了。所以我的投資框架里,不光只有基本面分析,還需要匹配我的交易框架。而交易,意味著你必須懂這個市場,懂你的交易對手。A股每天一開盤,幾千萬的股民同時在線,大家一起通過交易在定價,這些普通的參與交易者會怎么去給公司定價?這一點非常重要。

專業的金融從業者都讀過證券交易分析這本書,里面提到:股票的價格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所以做股票研究要去判斷它合理的價值,當股價低于內在價值時買入,高于內在價值賣出。但如果真把這個方法放到我們的市場里面,我感覺不會很實用。因為在A股,股價經常會大大的偏離內在價值,這么大的波動區間,如果單純用內在價值和當下股價去做對比來賺取其中的收益,我覺得這里面會有巨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的交易策略并不是那一個交易時間里,基本面展現出來所對應的內在價值,而是要考慮交易對手、市場看到這個因素,愿意給到多少的價格。我未來賣出的價格減去我現在買入的價格,這才是我真正的收益。

所以做交易,一定要懂我們的投資者,要理解市場。可以把市場中的參與者分成兩派,讀過專業金融書籍的,和沒有讀過的。A股市場的散戶占比人群還是比較大的,A股的定價并不是完全掌握在機構精英的手里。由于我是從草根成長起來的,2007年我在大學時就開始炒股,到現在也有15年的時間了,我的交易生涯就是伴隨著這群最普通的股民成長進化起來的,所以我可能對大家如何衡量定價會更能理解一些。另外平時我也比較注重市場當下的表現,比如2011年以前,市場一度非常喜歡炒高送轉,理性來講,這就是數字游戲,沒有意義,但當時的股民就喜歡去炒這個。慢慢隨著投資者的進步,市場對于高送轉的追捧氛圍已經比較低了。還有2015年那波牛市,逢停牌,逢重組,逢收購,股價必漲。但是當下大家也會很理性地去分析了。

所以其實很難一句話給出當下要怎么去給行業給個股評估定價,而是要持續一直在市場中與交易對手交易,才會有所感悟。對于市場如何給公司定價這塊,我可能有一些自己的經驗吧。

證券時報記者:現在光伏板塊漲了這么多,您覺得光伏應該怎么定價?

廖茂林:光伏的定價還是偏機構化,因為機構資金參與較多,像光伏上游原材料,我們用的是周期股的定價方式,而中游屬于成長型的制造行業,就是用的PEG的定價模型。但就算是PEG定價模式下,是給0.8還是0.6倍PEG,也要看當下投資者心理了。這個定價,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值,但對上游來說,有一條鐵律,股價從產品漲價開始上漲,當產品價格漲不動了,我們就撤。不管給多少倍PE,我都撤。

證券時報記者:您當下比較看好后市的哪些方向?

廖茂林:在7月的路演中,我們就談到過,碳中和是未來五到十年我們必抓的一個賽道。去年在碳中和這個賽道里,我們主要賺的是能源金屬,上游原材料的錢。到了去年底,我們覺得今年不應該再去上游了,應該轉而去尋找中游的機會。比如光伏這個小細分領域,也會去挑選結構,根據產業鏈的變遷,根據技術變革的方向去尋找具有預期差的機會。所以大家能看到的是,我從2019年買光伏買到現在;但是大家沒有看到的是,我到今年為止,我買過的光伏標的和產業鏈的環節都比較多,每年都會有一定的變化。

證券時報記者:到底光伏的利潤會更多會轉到哪個環節?另外上游的通威進軍下游的組件,這個事對行業的投資機會會產生什么影響?

廖茂林:支持我們繼續投資光伏的主邏輯是,無論今年還是明年,行業的需求還會持續高景氣。當下來看,硅料有個超額的收益,支撐這個超額收益的,就是需求。組件的價格能在2元或1.9元賣出去,這個利潤給到了產業鏈。既然產業鏈供不應求,那我們就從供給的角度來判斷就好了,現在產業鏈里最短的板就是硅料,所以它在產業鏈里有絕對的利潤話語權。但展望到明年,光伏行業還是供不應求,因為組件的價格只要掉到1.7元或1.8元/W,行業的需求彈性會很大,硅料增加的產能完全能消化。況且我們也不覺得明年最缺的環節是硅料了,可能會有其他的更緊缺的環節出現。所以我們投資的時候就是去尋找光伏明年哪個環節是最緊缺的,在利潤的分配上最有話語權。

此外光伏行業一直是有技術在進步的,包括通威進軍組件市場,對行業有個較大的格局擾動,我覺得在這一塊過去確實是很多光伏企業走一體化的趨勢,使我們技術的進步會有一些阻礙。坦白講如果我是一家一體化的企業,我也不愿意看到技術的進步,只要有一個環節技術進步,可能我整體的產業鏈都要改,所以新技術雖然一直有涌現和進步,但過去沒有展現出競爭力,但展望明年,新技術的厚積薄發,也到了一個爆發的節點,包括P型往N型的創新,包括小尺寸往大尺寸的變遷,都會看到相關企業由于行業地位變更產生的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除了碳中和下的光伏,還有沒其他看好的主線?

廖茂林:碳中和主線下的綠電我們也比較看好,分析國家的戰略,終極目標是要實現國內自身能源結構的轉變。但是現在是我們辛辛苦苦做出來的組件全部高價賣給海外,反觀國內,由于組件價格比較高,能源價格回報不夠高,導致國內的裝機需求一直是被抑制的。也就是說這一兩年,光伏行業的發展不但沒有緩解碳排放的壓力,反而還增加了我們碳排放的壓力,所以我覺得未來,整體碳中和最終的落腳點一定是國內綠電的興起,這樣才能實現國內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具體比較看好火電轉綠電。但是真正要實現綠電,那得2030年,2060年,這個時間跨度很長,一般這么長的邏輯可以看好,但我們不會去交易,但為什么展望明年我們會去交易綠電呢?因為我們有大量的火電企業,它們去年前年經歷了極致的原材料上漲壓力,現在火電企業很多是虧損的。而展望明年,隨著長協煤的推進,以及預期未來上游原材料價格還是會下降的,火電企業上游原材料壓力會得到一定緩解,盈利會有一定的復蘇;另一方面,明年也可能是國內綠電建設的元年,因為組件的價格會開始往下,一些企業投建的時候就會更有經濟性。所以這兩個因素一疊加,明年我們確實也看好綠電這個板塊。雖然光伏是制造業,綠電是公用事業行業,這個跨度比較大,但還是圍繞著碳中和這個大思路去布局的。

此外從行業機會來看,我們也比較看好明年VR/AR。這個行業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說也是有機會的。蘋果每次新產品出來都能引領消費電子的新潮流,所以我覺等明年蘋果推出MR的時候,對VR/AR也會帶來一定的熱度。另外我真正買的時候也會結合周期的思路,看消費電子的周期,看原材料的周期,要看它的盈利能力能否回升。我相信接下來隨著原材料價格慢慢往下走后,它們的整體盈利能夠回升,這是第一個周期。第二個周期是今年上半年隨著疫情的擾動,消費電子領域所有的公司利潤都受到了較大波及,但展望明年,假設沒有疫情擾動的前提下,它們明年半年報同比今年一定是V型修復,所以業績和估值可能出現雙升。

我買的很多標的都會具備兩個特征,一是能夠吸引大家眼球的催化劑,能夠提升估值。二是你的業績是否能迎來上升的契機。

中方信富公眾號
更多資訊關注
中方信富公眾號
圖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