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謹慎情緒漸濃 基金經理“按兵不動”
◎聶林浩
今年二季度,債券牛市慣性未減,吸引了大量資金涌入。公募基金2024年二季度報告正陸續發布。截至7月12日,從已披露的規模來看,多只債基規模相較一季度末均有大幅增長。然而,隨著債券市場收益率大幅下行,央行在7月以來多次出手,債券市場逐漸降溫,不少債券基金經理開始進入觀望狀態,通過觀察市場和政策的進一步變化,以調整后續的投資策略和交易動作。
債基規模大增
二季度,在債券市場不斷走牛背景下,部分債基“吸金”效應十分明顯,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截至7月12日,已有中歐基金、德邦基金、中銀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率先發布了部分債基的二季度報告。從基金合并規模變化情況來看,新沃通利純債二季度末的規模為10.03億元,較一季度末的250萬元暴漲400倍;中歐匯利債券、中銀中短債債券、德邦景頤債券的合并規模也分別增長了10倍、7.84倍和1.91倍,至38.4億元、74.82億元和21.14億元。
規模攀升的同時,債基在半年考中普遍取得亮眼成績,中長期產品的表現更為優異。以純債型基金為例,Choice數據顯示,目前公募基金市場中存續的純債型基金共2500余只,上半年實現正收益的基金數量超2490只,占比接近100%,平均回報率為2.47%。其中,2100余只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平均回報率為2.59%,300余只短期純債型基金平均回報率為1.85%。
回顧二季度債券市場行情,中歐純債債券基金經理周錦程在報告中表示,在經濟處于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市場資金面保持較為寬松的狀態,疊加政府債券發行節奏較為緩慢,以及信用債凈融資縮量,債券市場優質資產稀缺的格局始終未有大的改變,債券市場表現持續強勢,主要品種收益率均創下年內新低。
“恐高”情緒潛滋暗長
不過隨著債券市場收益率,尤其是長期債券收益率的猛烈下行,央行多次發聲為市場降溫,“恐高”情緒在債券投資圈開始潛滋暗長。
7月以來,央行頻頻出手,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債牛狂奔的腳步驟然放緩。從債基近兩周業績表現來看,Choices數據顯示,截至7月12日,在2500余只純債型基金中,574只基金凈值出現回撤,占比超過兩成,其中中長期純債型基金551只,短期純債型基金23只。
對于此時的債券基金經理而言,謹慎和觀望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有一些風格更穩健的債券基金經理甚至已開始從超長債中“離場”。
“今年30年期國債走出一波大的行情,此前我也持有較小倉位,但最近我出于負債端的考慮進行了止盈操作,逐漸降低組合久期,目前30年期國債已經全部拋掉,后續是否會再次入場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其實,固收投資是一場馬拉松,對我而言長期業績更為重要。”一位從業超過15年的公募固收基金經理表示,經歷過數次周期變換,他見證過許多基金經理在債券市場牛熊切換中黯然離開。
鑫元佳享120天持有債券擬任基金經理劉麗娟稱,近期債券市場尤其是長債波動加大,經過調整后,目前長債收益率接近央行合意水平,在降息降準預期仍存、基本面未明顯轉向、配置需求依然強勁等多種因素支撐下,債券市場行情尚未到反轉時刻。“但后續需要重點關注央行進一步動作,在央行具體操作落地前,應當多看少動。”劉麗娟說。
東興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司馬義·買買提表示,由于利率走廊圍繞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呈現“上寬下窄”的非對稱性特征,對利率向上波動的容忍度更高。此外,央行若時隔數年再次重啟正回購操作,或將對債券市場造成較大沖擊。目前而言,央行尚未實際下場,近期債券市場也出現了不少分歧,因此,他認為,需持有審慎態度,觀察市場邊際變化,前置對潛在風險的管控,挖掘可能的交易機會。
挖掘收益增厚機會
如何迎戰后市?司馬義·買買提表示,從債權資產角度看,目前國內大多數債券類資產的票息水平都已較低,信用利差也壓縮到歷史相對低位,債券市場逐步進入通過久期來博取資本利得收入階段,流動性較高的中長期債券或將是未來相當一段時間的主流交易品種。此外,下半年若債券供給增加,債券市場收益率的階段性調整可能會帶來一定的配置機會。如果后續權益市場出現新的熱點方向,對應的可轉債市場同樣值得關注。
“下半年債券市場獲取收益的難度將超過上半年。”劉麗娟說,在震蕩的債券市場行情中,傾向于以中短期信用債為核心底倉,并輔以對活躍利率債和銀行次級債的波段交易來增厚收益。在她看來,中短期債券的久期更短,相較于中長期債券的波動相對更小,高評級、信用資質好的中短期債券品種也更有利于防控信用風險。同時,中短期信用債的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仍有一定壓縮空間,可獲取票息收益。
“后續我比較關注兩類品種:一類是二永債,通過條款下沉尋求相對更高的收益,尤其關注滿足流動性好、有品種溢價和安全性高的銀行二永債;第二類是可轉債,從股性和債性估值角度看,目前已調整至近三年的相對低位,具備較高的配置性價比,更看好那些受估值提升影響更大的平衡型雙低轉債。”華南某公募固收基金經理表示。
展望下半年,中信保誠基金基金經理楊穆彬認為可從兩個維度挖掘收益:一個維度是,從歷史統計規律來看,目前利率債曲線的陡峭程度高于信用債,同時信用利差整體也處于歷史低位,因此中期限的利率債從期限利差和比價效應角度,都具備持續挖掘空間;另一個維度是,盡管信用利差整體壓縮,但在化債措施不斷推進,以及供給整體縮量的背景下,不同區域的城投債和產業債仍有價值發現的機會。此外,商業銀行各類金融債后續也將持續發行,可提供配置交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