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資管正在緊鑼密鼓布局公募FOF業務,相關從業人員一時也成了“香餑餑”。
近期,有不少券商系資管公司正在積極組建自己的公募FOF團隊。多位FOF圈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自己收到了多家券商資管FOF崗的邀請。“最近一直接到獵頭的電話,要給我推薦機會。”
也有業內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目前,相關人才已經供不應求。
今年并不是券商資管發力公募FOF業務的第一年,卻是出手頗多的一年。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機構而言,培養優秀投研團隊的成本較高,券商資管組建的FOF團隊要在產品規模上取得較大突破,才能實現長久發展。總體而言,公募機構的FOF從業人員對于券商資管的加入保持開放心態,他們認為,“入局者”的到來無疑會為公募FOF市場注入更多活力。
券商資管團隊招兵買馬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當下有不少券商資管正在招兵買馬,計劃組建自己的公募FOF團隊。“市場上有相關經驗的從業人員很多都收到了來自獵頭的邀請,目前這部分人才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貓頭鷹基金研究院研究總監伍彥妮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在旺盛的需求下,市場的供給就顯得相對不足,多家機構為了吸引優質人才,給出的待遇也比較優厚。”
券商資管為何積極布局公募FOF?滬上一家券商資管的資產配置部負責人認為,券商資管發展公募FOF業務有這樣幾個天然優勢:
其一,券商有豐富的賣方投研資源,券商資管和券商研究所在投研方面有一定的協同性;
其二,券商在渠道銷售方面有天然優勢,財富管理部門的優質客戶對風格穩健的、具有大額理財風險特征的產品有較大的需求,這部分客戶與FOF的特征高度契合;
其三,公募機構的FOF團隊在調研其他公募的基金經理時可能會面臨同業競爭的問題,券商資管調研公募基金經理會相對便捷。
該負責人還表示,FOF是一種產品的表現形式,可以和公募基金一樣,根據風險偏好進行分類,如進取型、平衡型和穩健型,再根據客戶的偏好進行配置,從而真正意義上為客戶解決選基金的問題。與此同時,在與公募等機構激烈競爭的當下,這確實是一個彎道超車的好選擇。
滬上一家證券機構的基金研究人士表示,近年來,公募機構的發展非常迅猛,在此背景下,券商資管想要實現突圍,產品布局就顯得尤為重要。她認為,相比其他一些已經被充分布局的產品,以追求穩健為主的FOF尚在發展過程中,未來的市場空間還很廣闊。
券商資管發力FOF業務
近年來,券商資管不斷布局公募FOF業務。2020年,券商資管共發行了6只公募FOF;2021年,這一數字增長至11只;今年年初至今,券商資管系公募FOF的發行已突破了25只。與此同時,多家券商資管都在今年成立了首批公募FOF產品。
9月7日,興證資管公告稱,首席經濟學家、公募組合投資部總經理王德倫正式擔任興證資管首只公募FOF的投資經理,與原投資經理斯苑蓓一同管理產品。王德倫管理的這只FOF為大集合參公改造產品(指集合資管計劃轉公募的產品),成立于9月5日。
8月15日,廣發資管發行首只公募FOF。這只FOF的基金經理王楠是廣發資管公募FOF的負責人,此前曾負責過中信證券自有資金的FOF投資;8月2日,中泰證券資管發布了首只公募FOF,由田宏偉擔任基金經理。7月至8月間,財通資管也成立了多只公募FOF產品,基金經理由康研擔任。
從產品的發行數量看,公募機構依舊是公募FOF發行的主力軍。2022年至今,公募機構成立了147只公募FOF;2021年全年,這一數字是90只;2020年,這一數字是45只。
不過,券商資管的公募FOF業務發展勢頭也不容小覷。混合型FOF中,東證資管的東方紅欣和平衡配置兩年持有的管理規模排在第9位,截至目前的規模為38.85億元。今年以來,長江證券資管的長江鑫選3個月持有A的業績在近300只同類產品中排在第14位。
公募機構樂見“百家爭鳴”
隨著券商資管緊鑼密鼓地組建投研團隊,公募FOF行業將迎來越來越多的“入局者”。公募機構的同行對此表示歡迎,相信這將為行業注入多樣性和活力。
華夏基金資產配置部總監、FOF基金經理許利明就表示,整體上,FOF在中國當前資本市場環境下,市場需求廣泛,發展空間巨大,各種機構、各種風格、各種品類,都有機會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做大做強。他相信,券商資管的深度介入,有利于大家在產品管理、產品模式上進行創新和探索,有望促使FOF市場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格局。
在滬上一家中型公募的FOF從業人員看來,券商資管確實有必要按照風險等級去布局不同類型的產品,形成產品梯度。“FOF只是產品形式比較新穎,被投資者接受需要花一些時間,但是長期來看,市場需求是一定在的。布局FOF的機構越多,給投資者提供的選擇就越豐富,能夠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需要。”
在伍彥妮看來,券商資管大量招募人才組建FOF團隊,這本身是一個好的現象,意味著行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重視起這類產品。“給市場注入了活力,為公募FOF行業的‘百家爭鳴’做了很好的準備。”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到,對于券商資管來說,發展公募FOF業務也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問題,機構組建公募FOF團隊應穩扎穩打,切忌操之過急。
許利明認為,券商發展公募FOF,和公募基金比起來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方面,券商有自己的渠道,相對比較獨立,并且有可能與其他業務產生協同,未來發展空間比較大;劣勢方面,在現階段與公募基金相比,券商在投資管理文化、人才儲備方面還有一定差距,未來需要追趕。
上述證券機構的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大集合參公改造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否則只能按照公募的要求試運行,目前,只有少數大集合的FOF變成了正式的公募FOF。她認為,如果相關的制度沒有大的改變,券商資管的發展整體仍會受到限制。此外,在她看來,公募機構的日常運行透明度更高,提供的大都是標準化產品,這也是公募機構的突出優勢,相比之下,券商資管在透明度方面可能稍遜一籌。
一位三方基金評價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FOF目前在銷售時仍存在一些瓶頸,市場對這類產品的接受度不及預期。“FOF在海外是長期投資后凸顯出業績優勢的,但是在國內,私募FOF沒有公開業績,公募FOF的成立時間仍比較短,沒有長期的業績可以證明產品的優勢,消費者對FOF的接受度還有待提升。”她表示。據她了解,公募FOF產品在網絡銷售渠道的市場尚未打開,發行規模仍有待提升。
對于券商資管大力配置FOF團隊的做法,上述三方基金評價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了擔憂。她認為,目前FOF的平均發行規模仍比較有限,對機構而言,發行一只FOF產品的收益可能不會很高,但是養一支優秀的投研隊伍仍需要比較高的成本。長期下來,如果FOF的規模一直無法做大,機構的壓力就會比較大。她認為,在券商資管積極布局產品線的同時,如何長期維持良好的運營,將手中公募FOF的規模做大做強,將會是券商資管乃至整個公募行業未來的課題。
責編:桂衍民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