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費天元)2024年5月6日,上海期貨交易所(簡稱“上期所”)發布《提升上海期貨交易所交割庫質量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制度供給、結構布局、交割服務、應急處置、監管檢查等七方面的目標和措施,力爭到2026年,上期所交割庫結構更加優化,市場生態顯著改善,監管體系成熟定型,交割庫整體質量邁上新的臺階,為服務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貢獻。
交割是聯系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紐帶,交割庫在保障交割品安全和交割業務有序運轉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期貨服務機構,交割庫是連接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樞紐節點,承載著暢通大宗商品產業鏈供應鏈、實現資源配置的重要功能。提升交割庫質量對于深化期貨市場建設、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現貨和期貨市場面臨的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在國家暢通能源、金屬等商品供應鏈、產業鏈的背景下,進一步強化交割庫管理、提升交割庫質量,降低天氣、物流、風險事件等因素對商品交收的影響,防范化解交割風險,對于維護期貨市場功能發揮、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和實體產業穩健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與此同時,隨著新品種、新業態日益豐富和交割庫、交割區域持續擴大,不同商品在交割區域、交割方式、在庫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別,加之產業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的意識不斷增強,對期貨市場交割服務提出了新要求。
為推動交割庫質量向更高水平邁進,上期所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主要包括:
一是建立健全交割制度規則體系,穩步增加制度供給。積極開展交割庫監管規則制度體系的全面梳理與優化,通過“立、改、廢”全面梳理、精簡整合現有的業務規則和內部管理制度,構建以《上海期貨交易所交割庫管理辦法》為核心,以現場檢查、年檢、違規處理、分類評估考核等交易所自律規則以及商業化合作協議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交割庫監管規則制度體系,為加強交割庫日常監管提供有力抓手。
二是優化交割庫整體結構,助力倉儲行業轉型升級與質效提升。以“扶優限劣”為監管導向,倡導交割庫集團化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其中,在入口端持續從嚴落實準入條件要求,增進與大型倉儲集團的合作,引入更多“主體信用好”“管理信用強”的“放心庫”。鼓勵大型倉儲集團通過自建或合作等方式進一步拓展倉儲服務網絡,通過兼并重組、聯盟合作等方式進行規模擴張和資源優化整合。在出口端以市場服務質量為導向,優化分類評估考核機制,同時結合交割庫風險綜合評估機制,推動存量交割庫優勝劣汰。
三是持續強化交割庫現場檢查與整治工作,保持高壓監管態勢。針對大宗商品現貨市場風險高發、易發、頻發的特點,落實監管主責主業,以高壓震懾的態勢,持續加強對交割庫的現場檢查與整治,并以問題為導向對相關交割庫及時采取自律管理措施,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同時,提升風險預研預判能力,加強對潛在風險的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四是多措并舉強化科技手段,提升交割監管能力。加強監管科技能力建設,更加注重科技在監管質效提升中的驅動作用,逐步構建“人防加技防”的監管體系,支持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期貨交割倉儲領域中的應用,包括全倉登項目建設、有色金屬數據系統、智慧倉儲樣板庫打造等。
五是優化交割庫布局,穩步擴大可交割商品資源,促進市場功能發揮。在控制交割庫增量、優化存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交割庫布局,拓展交割庫在國內的覆蓋區域范圍,同時積極擴充可交割資源,適當增加指定檢驗機構數量,穩妥提升市場交割業務質效,不斷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與廣度。
六是提升跨境交割服務能力,實現交割服務“走出去”。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以相關特定品種為試點,進一步理順業務障礙、潛在風險點及所需的政策支持,在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做好風險防控的基礎上,通過集團跨境交割機制,提升跨境交割服務能力和“中國價格”的國際影響力。
七是建立交割風險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機制,及時應對化解潛在風險。提高交割風險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機制與能力,有效預防、及時應對和有序化解交割風險,最大程度降低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影響,確保交割業務的平穩運行和工作的連續性,維護期貨市場的穩定和發展。
上期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認真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交割庫治理能力、科技監管水平以及風險抵御能力持續提升,探索適應中國發展階段的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