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募行業“扶優限劣”升級過程中,“劣幣”加速出清,就算是昔日百億級私募也不例外。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發布公告稱,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異常經營情形,將予以注銷,其中嘉懇資產赫然在列。公開資料顯示,嘉懇資產2020年管理規模便超過百億元,但2022年以來其業績表現差強人意,合規層面也亮起紅燈,此次更是因異常經營情形被注銷。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行業優勝劣汰不斷加速,私募必須將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堅守合規底線,不斷提升投研能力,才能行穩致遠。 昔日百億級私募注銷 5月10日,中基協發布公告稱,蘇州善宜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異常經營情形,且未能在書面通知發出后的3個月內提交符合規定的專項法律意見書,中基協將注銷該9家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引發市場關注的是,昔日百億級私募嘉懇資產赫然在列。 據公開資料,嘉懇資產成立于2015年,2020年12月管理規模逾100億元。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嘉懇資產曾因業績亮眼而受到資金青睞,2017年—2021年連續5年間,嘉懇資產僅在2018年度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告負,其余4個年度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別為38.77%、4.86%、24.8%和42.48%。從產品發行來看,嘉懇資產于2019年開始大規模備案新產品,迅速躋身頭部梯隊。 為何曾經吸金又吸睛的百億級私募,如今遭注銷?從其業績表現和合規風險可以窺得端倪。 據三方平臺數據,2022年嘉懇資產平均回撤超8%,其中業績最差的產品回撤超80%。截至5月17日,今年以來,嘉懇資產旗下多只產品回撤超10%,部分產品凈值跌至0.9元以下。 另外,2021年上交所官網披露了一則監管措施決定書,對嘉懇資產予以警示并采取監管談話。決定書顯示,該機構在參與科創板新股發行網下詢價過程中,存在詢價決策流程不規范,相關內部控制存在缺失,內部研究報告流于形式,未能體現在充分研究基礎上理性報價等違規行為。 行業“劣幣”加速出清 事實上,近年來私募行業“劣幣”出清不斷加速,良性行業生態逐步構建。 中基協數據顯示,近五年來,私募行業“劣幣”出清節奏明顯加快,2018年至2024年(截至5月20日),被中基協注銷登記的私募機構數量分別為90家、516家、608家、593家、843家、1905家和481家。 5月11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網站還最新公示了96家已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料顯示,此次96家注銷私募的注銷類型均為“12個月無在管注銷”,這是中基協首次以此理由對私募進行注銷,“殼私募”加速出清。 另外,針對私募的違規行為,監管也頻頻出手。截至5月20日,5月以來,中基協便已下發了34份紀律處分書,涉及10家私募及旗下共計22位私募高管。而且今年以來,安徽證監局、浙江證監局、廣東證監局等多地證監局加大了對私募的監管力度,對未對私募基金產品進行風險評級、未按合同約定履行職責、未謹慎勤勉履行適當性管理義務的問題私募出具警示函。 私募需提升綜合實力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伴隨著私募行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管理規模不是私募的“所有”,合規能力、投研能力等提升才是發展的關鍵。 “隨著私募業‘扶優限劣’持續升級,管理人未來十年的生存法則已經發生變化?!睍沉Y產董事長寶曉輝表示,首先,合規是私募管理人生存的“底線”,尤其是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灰色操作空間被加速壓縮。其次,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機構力量,私募基金應該堅守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讓投資者在分享經濟發展紅利的同時,也為發展實體經濟注入活水。最后,不斷提升投研能力是私募活得久、活得好的重要基礎。 黑崎資本首席策略官劉宇奇也認為,未來私募行業比拼的一定是綜合能力,只有在研究能力、合規經營、風險控制和服務質量等方面持續完善,方可成為一流機構,逐浪資本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