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的一家第一共和銀行網點
美國銀行業危機正在上演“第二集”。當地時間5月1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公告稱,第一共和銀行已被其接管,并將由摩根大通“接盤”。摩根大通也于當日宣布,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的交易已經完成。
在硅谷銀行倒閉后,美國監管部門曾多次發聲安撫市場,表示美國銀行體系健全且有韌性,外界一度以為風波已趨于平息,但為何銀行業危機會再次爆發?這場危機還會持續多久、又將如何演繹?
美國銀行業“風暴再起”
從硅谷銀行到簽名銀行,再到第一共和銀行,短短2個月不到的時間,3家銀行“轟然倒塌”。按照資產總規模來算,上述3家銀行總資產規模近5500億美元,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時25家倒閉銀行的資產總和。
隨著第一共和銀行的倒下,原本已有平息跡象的銀行業危機風暴重燃。美國區域性銀行股連日來持續走低,股價“腰斬”頻現。當地時間5月3日,有媒體報道稱,西太平洋合眾銀行正在研究包括出售在內的戰略選擇,該行股價在當日盤后交易中一度暴跌超50%。隨后,西太平洋合眾銀行承認,已探索戰略資產出售。
5月4日,西太平洋合眾銀行收跌超50%,盤中股價一度跌至2.48美元,創歷史新低。銀行業指標KBW銀行指數(BKX)收跌3.8%,連跌四日至2020年9月以來低位。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阿萊恩斯西部銀行也在考慮包括資產出售在內的若干選項。盡管該行隨后立刻辟謠,并稱該行流動性充足,沒有出現異常的存款外流,但該行股價周四仍收跌近40%。
而就在此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卻堅稱“美國銀行系統健康且具有彈性”。安聯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Mohamed El-Erian)直接嘲諷,鮑威爾的言論可能將最終損害美聯儲的可信度。
區域性銀行處在“風暴眼”
此次第一共和銀行問題暴露的起因是其財報顯示存款流失超預期。當地時間4月24日,第一共和銀行公布的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該行存款減少了約720億美元。如果剔除此前多家華爾街大行為其注入的300億美元存款,該行今年一季度存款實際流失超1000億美元。
分析第一共和銀行資產負債表可以發現,該行在資產端存在大量浮虧。截至2022年底,該行房地產抵押貸款的公允市場價值為1175億美元,比賬面價值低193億美元。
從負債端看,第一共和銀行以企業儲戶為主,截至去年底,有67%的存款不受存款保險保護,其平均企業賬戶余額約為50萬美元,遠超過存款保險25萬美元的賠付上限。
復盤美國銀行業危機可以發現,從硅谷銀行到第一共和銀行,它們的危機反映了一些共性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子榮表示,負債端的存款外流和資產端的投資浮虧是美國中小銀行面臨的共同問題。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銀行的脆弱性上升。
與此同時,監管也“難逃其責”。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杰表示,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監管層對于大型銀行有了較強的監管,但是對區域性銀行的監管較松。
此外,在社交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造成的恐慌效應讓中小銀行更容易受到擠兌風險的沖擊。“風險因為一些意外事件暴露,如硅谷銀行再融資、第一共和財報、瑞信財報等,社交媒體的情緒放大也加劇了存款流失的壓力。”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師劉剛表示。
銀行業“倒閉潮”遠未結束
市場擔憂,這場美國銀行業“倒閉潮”遠未結束,區域性銀行或將成為接連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據媒體報道,一份研究美國銀行系統脆弱性的報告指出,如有半數儲戶決定提取其未受保存款,預計全美將有186家銀行可能因遭遇擠兌而資不抵債。
“只有底層資產邏輯出問題,美國才可能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楊子榮認為,當前美國底層資產仍然比較健康,在未來銀行業危機的演繹過程中,商業地產貸款和垃圾債是相對的“薄弱環節”。
他表示,一方面,隨著利率的不斷攀升,疊加遠程辦公興起和科技公司裁員等,商業地產空置率上升,商業地產貸款的違約風險上升;另一方面,若美國高利率環境維持過長時間,背負著沉重債務的“僵尸企業”將入不敷出,可能大面積破產,最終出現債務違約,商業銀行的相關資產也將成為下一個風險點。
分析人士認為,從宏觀環境看,美國高利率的環境可能暫時沒法實現逆轉,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短期內難以恢復健康狀態,銀行倒閉事件大概率將持續,但尚不至于釀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富途投研團隊分析稱,銀行業面臨的兩個主要風險是資產負債錯配與高杠桿,這是銀行的經營模式決定的。該團隊認為,由于硅谷銀行等區域性銀行的特殊性和美聯儲及時采取的措施,大概率不會引發系統性危機。
在王昕杰看來,區域性銀行的危機是共性問題,未來區域性銀行可能持續暴露出問題。對于危機的轉機點,他表示:“要看美聯儲何時能夠從限制性的政策轉向支持性的政策。”
與此同時,美國銀行業信貸環境也在收緊。美聯儲公布的數據顯示,小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在3月中下旬連續3周收縮。4月19日美聯儲公布的褐皮書也顯示,部分地區信貸標準出現收緊。
華泰證券全球宏觀研究團隊認為,美國銀行業風險持續發酵可能導致銀行進一步收緊信貸條件,削減對實體經濟的融資,加速經濟衰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