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芳)鋼鐵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已經超過70%,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已經實現從國內標準到國際標準的突破、行業共19個項目入選全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項目……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委員、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院長張龍強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國鋼鐵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持續推進,持續提升了全行業勞動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型產業,是關乎工業穩定增長、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領域。”張龍強說,在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背景下,鋼鐵工業運行平穩,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正逐步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離不開科技創新投入。據介紹,近5年來,鋼鐵行業已累計投入研發經費約6000億元。此外,中國鋼鐵工業將智能制造作為降本增效、節能降耗的重要抓手,每年投資300億元用于數字化改造升級。
張龍強介紹,近年來,鋼鐵工業智能制造創新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已覆蓋礦山、原料場、煉鐵、煉鋼、軋鋼、能源、廢鋼、物流等全產業鏈,兩化融合指數上升至59.9,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1%,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1.3%。
“我國鋼鐵工業正在實施世界鋼鐵史上最大規模的產能更新工程,僅煉鋼產能置換更新約4億噸。”他介紹。
轉型升級的效果顯著,全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據張龍強介紹,行業勞動生產率從2012年的454噸/(人·年)大幅提升到2022年的871噸/(人·年),提高了91.9%。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在2022年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到2025年,鋼鐵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0%左右、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等系列目標。
要實現以上發展目標,張龍強認為還需解決三方面難題,即環保約束、成本壓力、數字基礎設施薄弱。“數字基礎中,特別是關鍵軟件、底層操作系統、開發工具等技術領域缺少核心專利。急需吸引人才聚集,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好基礎。”
他建議,對積極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轉型升級的企業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揭榜掛帥等項目上,給予相應補貼政策。
他認為,下一步要通過應用先進的數字技術推動鋼鐵產業的深層次變革,包括發展理念、經營組織方式、治理模式等。
《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近期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張龍強認為,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消費國,是名副其實的鋼鐵大國、鋼鐵強國,在產業規模、產業基礎、綠色發展、智能制造、工程建設、人才隊伍等方面已部分實現全球引領,未來將全面建成鋼鐵強國和對世界鋼鐵的全面引領。
在他看來,我國已發布和在研的122項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國內標準、以及由中國提出并在ISO成功立項的首項鋼鐵行業智能制造領域國際標準,將為鋼鐵行業智能化技術應用的全球化推進打下基礎。
下一步,他建議搭建鋼鐵行業工業互聯網產業平臺,制定數據交易規范,推進數據匯集和流通。同時,建議成立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大力推進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