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研發有哪些新動向?醫藥商業化存在哪些難點問題?5月11日,“2023紅杉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峰會”在上海開幕,眾多專家圍繞生物醫藥前沿議題展開熱烈探討,為中國生物醫藥創新趨勢把脈。
多維度解碼創新藥研發
大會現場,行業內企業家、專家多維度解碼創新藥研發中存在的新趨勢、新問題,就創新藥市場空間、創新藥研發注意事項、創新藥與新技術、創新藥政策布局等多個議題展開討論。
昭衍新藥副總裁、臨床事業部總經理顧靜良表示,中國CRO市場和國內體量并不匹配,需要進一步成長,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與影響力。“中國CRO企業在人工成本、資源獲取能力等方面優勢獨特,CRO市場體量未來會迎來發展期。”
會上,凱萊英醫藥集團聯席執行官楊蕊就“我國CDMO產能未過剩”的觀點發表了她的看法。“從全球藥品研發的需求以及市場規模增長情況來看,目前中國CDMO產能不存在過剩。”楊蕊表示,中國CDMO全球份額預測將從2017年的5%增長至2025年的20%。
同時,與會專家對創新藥研發也頗有見解。
集萃藥康CEO趙靜認為藥物研發需要前置,從發病的病理機制入手,從源頭理解研發的藥物。“企業在進行藥品研發前,應該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對研發藥品所處領域和靶點選擇等有清晰的定位,注重藥品研發的早期篩選。”趙靜表示。
清華大學藥學院藥品監管科學研究院院長楊悅針對新藥研發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提高新藥臨床價值的判斷能力,在醫保談判等階段加入價值評估環節。第二,將臨床實驗管理與國際規則接軌,產業內企業要確立臨床試驗管理的規范化和靈活性,深入研究國際規則。“我國企業既要有能力滿足國際通用要求,又要有業務靈活性。”
此外,楊悅還表示,獨占期的設立對創新藥研發產生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我國醫保準入可以設置創新藥價格保護期,為公司提供更多的盈利預期。”
談及Chat GPT賦能創新藥研發,晶泰科技董事長溫書豪表示,GPT模型在生物醫藥領域會迎來獨特的機會。在他看來,GPT模型與生物醫藥緣分頗深,生物醫藥的“語言”與計算機語言天然近似,非常適合GDP模型的學習,兩者相加有助于研發效率顯著提升。
創新成國際化必經之路
近年來,隨著國內市場環境、人口結構等多因素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藥企計劃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尋求更多的發展機遇。由仿制藥向創新藥邁進,也成為藥企走向更大舞臺的必經之路。
心泰醫療董事長陳娟認為,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出海已經由“選擇題”變為了“必答題”。隨著近年來資本加持和國內企業多年技術的積累,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產品創新和研發中,推動了行業升級迭代,中國藥企更有自信走出國門。此外,隨著國家醫療改革政策的變化,國內企業競爭愈發激烈,也間接推動藥企邁向國際市場。
國內藥企出海,首先要解決企業由仿制藥邁向創新藥的問題。愛博泰克生物CEO吳知才表示,仿制藥在國際市場上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和價格問題。創新藥在知識產權保護和價格上都更具競爭優勢。
先聲再明首席運營官朱彤為仿制藥向創新藥邁進提出3點建議:首先,從仿制藥向創新藥邁進,需要把握一定節奏,要注意早期研發設計、成本控制、團隊協同等全過程的商業化;其次,研發藥品時要注意其差異化和有效性,使得產品有足夠的生命力;最后,要對企業進行全方位把握,讓各部門有效協作。
吳知才進一步表示,面對國際市場新的監管環境和市場競爭格局,企業要充分了解自身的產品優勢、市場優勢等情況。而企業的團隊結構、組織文化能否駕馭全球化平臺和組織,也值得醫藥企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