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日,債券通滿7周歲了。
7年前,債券通“北向通”起航,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的一條新渠道“橫空出世”。
7年來,債券通熱度穩步走高,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完善,已成為海外投資者加速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助推器”。
債券通七年大發展
中國債市進一步接軌國際
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債券投資升溫足跡,是債券通7年成長史的生動速寫。
近年來,外資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穩步增加。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外資在我國債券市場的持債總規模達4.3萬億元,近5年年均增速近20%,較2017年末增長約250%。
債券通熱度穩步走高,市場交投活躍度持續提升。數據顯示,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100家機構進入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今年5月,債券通“北向通”共計成交9792億元,日均成交量為466億元,而2017年日均成交量僅22億元。
“債券通上線以來,機制不斷優化、便利性不斷提升,其成為海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交易活躍度持續提升。”彭博大中華區總裁汪大海表示。
“境外投資者的參與度顯著提高。‘北向通’交易量已超4.6萬億元。我們平臺上人民幣債券交易量在今年6月也創下歷史新高。”境外交易平臺MarketAxess亞太區交易主管和香港區負責人格羅赫特·沙阿(Roheet Shah)表示,債券通推動外資在中國債券市場參與度和流動性提升。它成功地將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接軌,提高了債券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債券通被視作中國債券市場開放的重要里程碑。“債券通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國證券市場改革開放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景順董事總經理、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黃嘉誠認為,債券通推動了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增強了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開放舉措推陳出新
債市開放持續深化
全球投資者積極把握中國債券市場機遇,有賴于不斷深化的中國債市對外開放。
債券通“北向通”正式上線以來,中國債市加速開放,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便利境外機構的投資和交易。
債券通“南向通”“互換通”相繼落地。在債券通“北向通”平穩運行4年后,2021年9月,債券通“南向通”正式“發車”,債券通實現雙向開放。2023年5月,“互換通”正式上線運行。
今年5月,在“互換通”運行一周年之際,多項優化措施出爐,包括新增以國際貨幣市場結算日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換合約,完善配套功能,推出合約壓縮服務及配套支持的歷史起息合約等。
“互換通”開通以來,運行平穩高效,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投資渠道。黃嘉誠分析稱,“互換通”大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境外投資人跨境投資的風險對沖需求。這也讓債券通和“互換通”的共同成長達成了自然的趨勢。
數據顯示,“互換通”上線運行以來,境外投資者累計達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3600多筆,名義本金總額約1.8萬億元,累計入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達到58家。與此同時,交易量穩步增長,覆蓋機構類型不斷增加。日均交易清算量從上線首月不足30億元,已穩步提升至2024年4月的日均交易量超120億元。
“互聯互通機制在過去10年間不斷豐富和完善,推動了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汪大海說。
市場優化與制度開放前景可期
中國債券市場快速發展與進一步開放,前景可期。
黃嘉誠表示,中國債券市場潛力巨大,同時政府也在不斷推動金融市場開放。這些因素都將成為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動力。此外,包括推動綠色債券、金融企業創新型債券等金融市場改革創新,也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投資機會。
格羅赫特·沙阿表示,外國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債券市場,并視其為進入亞洲債券市場的最佳切入點。“我們致力于推動亞洲債券市場電子化,并連接國際投資者和中國債券市場。我們將持續為投資者提供便利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工具,幫助他們更廣泛和有效地探索市場,并把握中國在岸債券市場和亞太地區的投資機會。”格羅赫特·沙阿說。
各方期待中國債券市場進一步優化。黃嘉誠認為,對于境外投資者來說,目前的交易登記程序和債券交割流程還有進一步簡化的空間。同時,配套的風險對沖策略需求亦可進一步完善。
黃嘉誠建議,除了通過“互換通”進行利率互換產品交易外,也可考慮將債券期貨和回購協議納入可跨境交易的范圍,“進一步發展利率、匯率和信用風險衍生工具市場,為境外機構管理人民幣債券的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信用風險提供適當的金融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黨支部日前發文稱,中國人民銀行將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統籌好開放和安全,持續推進債券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后續來看,深化拓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改革完善基礎性制度、提升我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吸引力、提高金融安全保障能力四方面將是主要發力點。
文章稱,將繼續完善“債券通”“互換通”等安排,豐富利率匯率等衍生工具,為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開展流動性管理提供便利。探索建立將人民幣債券作為離岸合格擔保品的機制。同時,優化債券市場清結算機制安排。推動完善債券市場稅收安排。健全托管制度安排,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本土托管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