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費天元)1月7日,中信證券研究部發布《產業趨勢展望系列之科技篇——科技創新,大國之本》報告,對2024年算力、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等多個熱點科技領域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性展望。
中信證券表示,以AI大模型為代表,科技產業已進入新一輪創新周期。科技產業鏈有望迎來算力、模型、應用、終端、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全棧式創新升級,產業價值有望重塑,帶來諸多投資良機。同時,自主可控的科技作為大國立足之本,亦有望逐步打破海外壁壘。展望2024年,創新與安全并重是科技產業發展之主線,我國科技企業有望充分把握新一輪創新浪潮,加速對國際領先水平追趕并在部分重要領域形成引領。展望如下:
展望一——算力:多模態帶動算力需求倍增,全球AI算力迎來爆發增長。AI技術在產學研各端加速突破,多模態能力成大模型下一階段重點,訓練和推理規模大幅擴增,帶動AI芯片、光模塊、服務器需求顯著提升。
展望二——應用:突破傳統對話模式,2024年料將成為各形態AI應用大規模落地元年。2024年,預計國產通用大模型將在多模態、邏輯能力、安全性等方面迎來升級,國產模型能力將對標GPT4.0同等或以上能力。基于更強模型,應用端將突破傳統對話模式,全面應用于視覺生成、代碼加工、邏輯解析、流程優化等各類場景。
展望三——自動駕駛:城市道路自動駕駛推動智能汽車加速滲透。基于transformer+BEV大模型的自動駕駛能力快速演進,自動駕駛領先的龍頭車企(小鵬、華為、理想等)將快速落地城市NOA,推動自動駕駛需求爆發,預計自動駕駛高配選裝比例將大幅提升。
展望四——人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將繼續在硬件、軟件上迭代升級,商業化落地時點漸行漸近。硬件上,機器人的關節向高輸出扭矩、輕量化升級,機器人具備更豐富的傳感能力;軟件上,機器人的泛化性能力增強,端到端網絡在機器人上得到部署應用;2024年下半年,人形機器人有望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并首先在工廠中開始應用。
展望五——跨終端:跨終端OS提升用戶體驗。華為鴻蒙OS、小米澎湃OS等跨終端操作系統持續迭代。跨越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智慧家居的跨終端操作系統,方便數據流轉、跨屏展示,顯著提升用戶體驗。人車家生活便利聯通,成為下一代智能汽車和智慧終端產品重要賣點之一。
展望六——出海:看好消費電子和汽車等領域企業品牌化和出海加速,帶動中上游供應鏈自主化機遇。消費電子領域,看好具備較好品牌力、良好創新能力及優秀供應鏈管理能力的消費電子終端品牌出海;汽車領域,預計2024年中國汽車出海銷量將維持20%的同比增長,有機會超過600萬輛,連續第3年雙位數高增。
展望七——多模態:定義新一輪智能產業革命。多模態交互貼合真實世界需求,相信以谷歌Gemini為起點,多模態將在2024年成為大模型標配,開啟產業化浪潮。技術上,大模型不斷拓展邊界,多維認知和輸出能力全面趕超人類。應用上,AI Agent等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為智能產品的技術基座。產業化上,大模型全面放量,逐步滲透醫療等專業、低容錯領域,商業收入指數級增長。
展望八——硬件端:重量級大腦及輕量級硬件周邊同步創新升級,帶動板塊創新由點及面與AIGC能力形成正向反饋。以云端作為“AI大腦”來處理主要的訓練和部分推理任務,邊緣端和終端作為“小腦與四肢”處理即時、頻繁的用戶端推理任務,具備成本+隱私性雙重優勢,兩者相結合的混合AI模式有望實現更強大、更高效且高度優化的AI。
展望九——電動化:汽車電動化推廣進程中,為打消用戶的續航、補能、售后焦慮,核心部件鋰電池正向“更高”“更快”“更全”的方向發展。錳鐵鋰、超高鎳、固態電池等新材料體系加速推廣;電池充電倍率預計從1-2C提升至3-5C;電池檢測、維保、回收等后市場服務更加齊全。
展望十——安全:供應端有望逐步打破海外壁壘,安全可靠的科技產業鏈將實現G-B-C(政府-企業-個人)端全面滲透。硬件側,芯片設計、半導體制造和封測等全產業鏈向先進制程、高端制造升級,自主可控全面提速;軟件側,基礎軟件及工業軟件全面完善功能、性能、生態等能力,信創從黨政走向行業,國產軟件將實現加速滲透;衛星領域,預計2024年我國將進入低軌衛星密集發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