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何漪)“連續幾個交易日,過億資金一股腦地涌入我的基金,申購金額相當大。”由于基金業績穩健上漲,華南一位資深基金經理遇到“幸福的煩惱”。
今年上半年,融通內需驅動、大成競爭優勢等多只主動權益基金的基金規模大幅增長;同時,股票ETF基金份額增長2000億份,其背后隱藏著機構身影……種種跡象表明,機構資金正借道基金悄然進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機構投資者追求確定性和風險可控,具備相對穩健收益特征的產品以及工具化產品因而備受偏愛。隨著市場見底信號越發明確,機構資金進場步伐加速。
機構資金帶動部分基金規模增長
在整體缺乏增量資金的大環境下,上半年一些基金規模依然呈現大幅增長。
截至6月末,融通內需驅動基金份額合計達到11.87億份,相較去年底的5.93億份,增長了一倍。作為吸引機構資金的重要抓手,融通內需驅動C類份額增長幅度較大,從去年底的1.67億份增長至5.06億份。
不少主動權益基金的基金規模在上半年大幅增長。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6月末,大成睿享混合、大成競爭優勢混合、招商量化精選股票的基金份額分別達到46.96億份、19.73億份、14.79億份,較去年末規模增長了86.03%、270.89%、161.21%。
“近年來與機構客戶溝通密切,我了解機構資金的風險偏好,機構也很熟悉我的投資風格,彼此建立了長期的信任關系。”一位資深基金經理表示,其所管基金中有很大一部分資金來自于機構客戶。
同時,作為機構資金的重要配置工具,股票ETF基金份額在上半年突破萬億份。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6月末,股票ETF基金的基金份額合計達到1.11萬億份,較去年底增長了2080.43億份,增幅達到兩成。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前期A股市場表現弱勢的情況下,ETF市場整體呈現“越跌越買”的特征。排除上半年成立的44只股票ETF規模367.83億份,意味著機構資金買入1700余份股票ETF。
長短期因素疊加吸引機構進場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上半年市場表現不佳,機構資金卻依然大舉買入公募基金,背后有以下原因。
一是市場行情驅使,隨著風險逐步得到釋放,A股投資性價比顯現,機構投資者開始加大布局。二是機構投資需求提升,受到理財凈值化、非標轉標等因素的影響,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持續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個人投資者,機構客戶更強調穩健,追逐投資的確定性和風險可控,長期業績表現穩健的公募基金容易獲得機構認可。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長短期因素疊加,將繼續吸引機構投資者進場。
短期來看,市場的變化因素正在推動機構資金持續買入公募基金。平安基金神愛前表示,目前,經濟高頻數據有所企穩,宏觀風險釋放已經接近尾聲。未來科技、高端制造、創新性行業等成長方向的對比優勢有望逐漸擴大,看好產業創新帶來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長期來看,機構旺盛的投資需求有望給公募基金帶來更多資金。此前受到資管新規的影響,資產端賺錢效應和負債端配置的結構變化,吸引了大量資金持續流入偏股基金。而拉長周期看,國海證券研究所認為,被動型基金產品在資產凈值比例上有望超越主動型基金,指數化資產配置需求還將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