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券商中國
5月5日,ST股出現大面積下跌,超過40股封跌停。與此同時,業績優秀的34只個股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5月5日,A股共計風險警示板企業176家,其中ST股和*ST股占據絕大多數。顯然,在全面注冊制改革背景下,“殼”資源稀缺性不再,市場尾部公司出清速度有望加快,ST股和*ST股面臨的退市風險增大。
另一方面,業績潛力較大的企業,卻在創新高,當日共有34只個股股價創歷史新高,集中在醫藥生物、文化傳媒行業,包括昆侖萬維、中國科傳、達仁堂、華潤三九、太極集團等。
176股名列風險警示板,超過40只ST股封跌停
5月5日,多家公司發布2022年年報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公告,*ST慧辰、*ST紅相雙雙20cm跌停,包括*ST嘉凱、*ST搜特、*ST新紡、ST貴人等合計超40只成份股封跌停。
隨著4月底2022年年報披露收官,一批A股公司或因經營不善、或因財務問題而被實施風險警示。根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5月5日,A股滬深兩市共計風險警示板企業176家,其中絕對大多數是ST/*ST上市企業。
全面注冊制改革背景下,“殼”資源稀缺性不再,市場尾部公司出清速度有望加快,ST/*ST面臨的退市風險增大。根據Choice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A股退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0家(3家主動退市和17家強制退市)、43家(2家主動退市和41家強制退市,不含北交所轉板公司)。2023年至今,已有6家A股公司停牌退市。
顯然,隨著注冊制的不斷推進,退市企業明顯增多。2020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指出,“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2020年12月,滬深交易所發布退市新規,健全多元化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強化退市執行,構建起財務類、交易類、規范類和重大違法類等4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2023年2月全面注冊制改革下,退市制度進一步完善,新增了對紅籌企業交易類退市情形予以調整適用的特別規定。
4月21日,*ST紫晶和*ST澤達先后發布公告,稱已收到證監會下發的市場禁入決定書,即將面臨退市。A股又添兩家退市公司,表現出我國資本市場推行退市常態化制度的決心。一方面彰顯監管機構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嚴厲打擊證券違法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立場和決心;另一方面,對其他科創板上市公司或將起到警示和約束作用。
34股股價創新高,集中在醫藥生物等板塊
一方面是績差股被實施風險警示,另一方面績優股也在不斷沖擊歷史新高。根據Choice數據統計,5月5日,共有34只個股股價創歷史新高,集中在醫藥生物、文化傳媒行業,包括昆侖萬維、中國科傳、達仁堂、華潤三九、太極集團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醫藥估值和持倉仍處于歷史低點。A股SW醫藥板塊估值PE25倍(滾動市盈率),處于2010年1月以來的估值最低點。較低的估值,加上業績向好的預期下,近半月,機構調研家數最多的前五大行業中,醫藥生物排在了首位。
國金證券醫療首席分析師袁維認為,一季度醫藥板塊業績增長并未恢復到全速水平。考慮二季度常規醫藥醫療秩序的進一步修復和恢復,醫藥醫保政策預期趨于穩定,以及去年二季度的低基數效應,2023年二季度開始醫藥板塊上市公司業績絕對體量和同比增速都將進入加速提升時期,這種恢復將至少持續4個季度以上。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從今年一季度基金持倉角度來看,全基金持倉前五大醫藥股分別為藥明康德、邁瑞醫療、愛爾眼科、恒瑞醫藥、泰格醫藥。從名單變化來看,中藥股如同仁堂、太極集團、華潤三九持倉占比位次前進較多;除藥明康德和泰格醫藥外多家CXO持倉位次出現明顯下滑。顯然,公募基金對于傳統中藥股票青睞有加。
責編:彭勃
校對:李凌鋒